紳士俱樂部之所以在17世紀產(chǎn)生、18世紀風行,可以說是英國工業(yè)革命的產(chǎn)物。舊時代的貴族和地主鄉(xiāng)紳擁有自家官邸和莊園,不愁社交聚會無去處。然而機器化大生產(chǎn)打破了舊有的社會秩序,老貴族階層式微,新興資產(chǎn)階層崛起,需要更多適宜的聚會場所,于是紳士俱樂部興起。
華特·貝桑特爵士(Sir Walter Besant)1909年出版的遺著《十九世紀的倫敦》(Londo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)中曾記錄,19世紀末僅倫敦一地就有俱樂部約450家,幾乎各行各業(yè)或不同階層的人都有自己所屬的俱樂部,其中重要的約有150家,足見俱樂部風氣之盛。

有些名流同時分屬好幾家俱樂部,如狄更斯、王爾德等就身兼多家俱樂部的會員。倫敦市中心的圣詹姆斯街(St.James’s Street)一帶更有俱樂部區(qū)(Clubland)之稱。

成立于1693年的懷特(White’s)俱樂部迄今沒有官方網(wǎng)站,且似乎不打算做任何改變。作為英國也是世界上現(xiàn)存最早的紳士俱樂部和私人會所,懷特俱樂部起源于意大利移民懷特(Francis White,原名為Francesco Bianco)創(chuàng)立的巧克力屋。現(xiàn)今巧克力已屬尋常物,但在當時卻因價格昂貴被視為奢侈品。

懷特俱樂部的鼎盛期曾匯集了英國近一半的男性貴族,現(xiàn)代皇室亦鐘情其悠久的歷史和低調(diào)的風格。1981年,查爾斯王儲迎娶戴安娜王妃之前的單身聚會就在這里舉行,他們的兒子威廉王子目前也是該俱樂部會員。
2008年,已成為該俱樂部會員15年之久的英國前首相卡梅倫,辭去會籍以抗議其不接待女性的規(guī)定,成為唯一一位自愿而不是被迫辭籍或因死亡離會的會員。值得一提的是,他的父親伊恩·卡梅倫(Ian Cameron)曾任該俱樂部主席。
300多年來,懷特俱樂部只服務于男性紳士,唯一一次破例是1991年短暫開放給女王參訪。要加入紳士俱樂部并非易事,個人財富并不是唯一的通行證。以懷特俱樂部為例,每年850鎊會費尚在其次,新會員入會必須獲得35名現(xiàn)有會員的簽字擔保。在一些俱樂部,如果申請人最終無法加入俱樂部,提名人(Proposer)和附議人(Seconder)還會因推舉不慎被連同終止會員資格,以示懲戒;也有的提名人和附議人會因此自愿退出俱樂部以示尊重。
還有一些俱樂部在考評新人時仍保留著“黑球”(Black Ball)的投票方式:在決定某個申請人是否可以成為俱樂部會員時,理事會成員從白球或黑球中選擇其中一個放在封閉木箱里,白球表示贊成,黑球表示反對。只要有一顆黑球,申請就無法通過。
紳士俱樂部往往沿襲一套嚴格的著裝制度,男士須穿西服、佩戴領帶。會員一般可以邀請客人到俱樂部,但俱樂部內(nèi)部通常禁止使用電子設備,如手機和電腦。俱樂部設有專門的電話間,那是俱樂部里唯一可以接打電話的處所。紳士俱樂部內(nèi)部推崇安靜的討論,高級政府官員的任命很可能就在這里敲定?!?
懷特俱樂部有英國最好的野味:松雞、鷓鴣、野生鮭魚、海鷗蛋、壇子蝦、熏鰻魚以及熏鱒魚。據(jù)說,素菜料理乏人問津,最近七年內(nèi)只賣出了三份。
紳士俱樂部的名聲并不總是高大上,18世紀懷特俱樂部就曾因賭博事件臭名昭著。
英國諷刺文學大師喬納森·斯威夫特(Jonathan Swift)曾這樣評論:“英國貴族階層的沒落至少有一半原因得算到懷特俱樂部的頭上。”攝政時代有名的花花公子、現(xiàn)代男裝之父博·布魯梅爾(Beau Brummell)嗜賭成性,據(jù)說在18世紀早期的懷特俱樂部,他跟另外一位會員玩牌,一夜之間贏了2萬英鎊;還有一樁軼事:阿靈頓伯爵(Lord Arlington)下注3000鎊,跟其他貴族會員賭拱形玻璃窗頂部的兩顆雨滴哪個會先滑落下來。
再來說說歷史僅次于懷特俱樂部、同樣貴族化的布鐸斯(Boodle’s)俱樂部。1762年,謝爾本伯爵二世(2nd Earl of Shelburne,后成為喬治三世時期的英國首相)創(chuàng)立了該俱樂部,其名來自于領班愛德華·布鐸斯(Edward Boodle),后來該俱樂部逐漸發(fā)展為政商文藝界名人交流的場所。
布鐸斯俱樂部的會址最初設在倫敦帕摩爾街(Pall Mall)。1793年,俱樂部搬遷至現(xiàn)址的圣詹姆士街28號(28 St. James's Street)。該俱樂部的著名會員除了英國首相邱吉爾(Winston Churchill),還有007系列小說的作者伊恩·佛萊明(Ian Fleming)及英國演員兼作家大衛(wèi)·尼文(David Niven)等人。伊恩·佛萊明(Ian Fleming)007系列中謝菲聯(lián)俱樂部(Blades Club)的原型就是布鐸斯俱樂部。
布鐸斯俱樂部早期會員皆是謝爾本伯爵的政治盟友,他們一致反對老威廉·皮特(William Pitt the Elder)的戰(zhàn)爭外交政策。雖然俱樂部不與任何政黨有正式關聯(lián),但由于許多前任與現(xiàn)任會員都曾擔任保守黨高職,因此該會所普遍被認為支持保守黨。
與懷特俱樂部一樣,布鐸斯俱樂部申請人也必須通過嚴格提名與選舉才可能獲得會籍。該俱樂部有四名會員曾被授予維多利亞十字勛章,邱吉爾是少數(shù)獲選的榮譽會員之一。
貴族精神尺度的折射英國的貴族紳士俱樂部之所以能夠穿越時光、持續(xù)至今,自有其獨特魅力,一定程度上,甚至有賴于他們的不合時宜。快報(Express)記者西蒙·安志(Simon Edge)曾撰文評論:“如果你沒有尊貴到知道這些地方在哪里,你就沒有資格去這些地方?!?
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,最頂級的紳士俱樂部仍鮮有網(wǎng)站,或即使有但也語焉不詳。在這個離了社交媒體和智能手機寸步難行的社會,紳士俱樂部仍保留與世隔絕的森嚴規(guī)范。
他們可以有正當?shù)睦碛啥惚芷迌?、同事,邀約三五好友在這里喝酒聊天,吃飯打牌,以紓解來自家庭與辦公室的壓力,甚至在這里留宿過夜(某些俱樂部為會員提供專屬房間),從精神上享受一種暫時的出世生活。在俱樂部王國,對于優(yōu)雅的追求,無論是建筑、服飾還是生活方式,都是同樣重要的,不可放松。
1853年,德國記者史勒辛格(Max Schlesinger)出版過《倫敦漫步》(Saunterings in and about London)一書,提及倫敦俱樂部時,特別指出當時許多女性對紳士俱樂部的不滿。她們抱怨男人在俱樂部中廝混不回家,忽略了女人的存在。但也有女性把紳士俱樂部視為“英國的修道院”,在這些“修道院”混過一兩年的男人往往更尊崇社交禮儀和規(guī)范,“比較能適應婚姻的鐐銬”。
《倫敦的紳士俱樂部》(The Gentlemen’s Club of London)一書對懷特俱樂部的介紹。俱樂部發(fā)展至今,有一些迫于社會輿論不得不向女士開放,但其他則很大程度上仍保留了只服務男士的傳統(tǒng)。還有一些俱樂部仍遵循創(chuàng)立之初的特殊規(guī)定:比如成立于1891年的蘇格蘭人俱樂部(The Caledonian Club),至今堅持其會員必須是蘇格蘭人或蘇格蘭人的后裔——父母至少一人具有蘇格蘭血統(tǒng);旅行家俱樂部(The Travellers Club)則認定會員資格僅限于曾離開倫敦五百英里以上的人,這五百英里還必須以直線測量。
為了避免會員忘記服務生的姓名而造成服務不便,俱樂部的服務生多沿襲使用“查理”(Charlie)或“喬治”(George)作為統(tǒng)一名號的習俗。俱樂部秩序井然,服務人員不可以從俱樂部正門進入,在俱樂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,一般都有單獨的工作人員出口。
作為古老而神秘的存在,紳士俱樂部不僅提供了經(jīng)典的時間范本,更反映了貴族的精神尺度。正如《倫敦的紳士俱樂部》(The Gentlemen’s Club of London)一書作者安東尼·樂仁(Anthony Lejeune)所說:“一家上好的俱樂部不僅是提供餐飲服務的場所,它應該是一個世俗世界以外的避難所,一個如磐石般堅定不變的地方,一個人們?nèi)匀桓矚g用銀制鹽罐而不是塑料瓶罐的地方?!?
(來源:學校百科網(wǎng) https://www.zhixiao1.cn)文章共3808字
免費獲取《留學申請攻略》 一鍵領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