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名暹羅,1949年5月11日,泰國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稱,把"暹羅"改為"泰",取"自由"之意。
實行自由經濟政策,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(fā)展較快,躋身成為"亞洲四小虎"之一。是世界的新興工業(yè)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。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。電子工業(yè)等制造業(yè)發(fā)展迅速,產業(yè)結構變化明顯,汽車業(yè)是支柱產業(yè),是東南亞汽車制造中心和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。
泰國是世界最聞名的旅游勝地之一。泰國是佛教之國,大多數泰國人信奉四面佛。佛教徒占全國人口的九成以上。
泰國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和創(chuàng)始國之一,同時也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、亞歐會議和世界貿易組織成員。

2018年4月19日,阿里巴巴與泰國簽署4項協議,計劃投資22億人民幣。
區(qū)域位置
泰國位于亞洲中南半島中南部,與柬埔寨、老撾、緬甸、馬來西亞接壤,東南臨泰國灣(太平洋),西南瀕安達曼海(印度洋),西和西北與緬甸接壤,東北與老撾交界,東南與柬埔寨為鄰,疆域沿克拉地峽向南延伸至馬來半島,與馬來西亞相接,其狹窄部分居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。
地形地貌
北部山區(qū)叢林、中部平原的廣闊稻田、東北部高原的半干旱農田,以及南部半島的熱帶島嶼和較長的海岸線。國境大部分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原。地形多變,可分為西﹑中﹑東﹑南四個部分。
東北部是呵叻高原,這里夏季極干旱,雨季非常泥濘,不宜耕作。中部是昭披那河(即湄南河)平原。由曼谷向北,地勢逐步緩升,湄南河沿岸土地豐饒,是泰國主要農產地。曼谷以南為暹羅灣紅樹林地域,漲潮時沒入水中,退潮后成為紅樹林沼澤地。泰國南部是西部山脈的延續(xù),山脈再向南形成馬來半島,最狹處稱為克拉地峽。

泰國的一般大眾習慣將國家的疆域比作大象的頭部,將北部視為"象冠",東北地方代表"象耳",暹羅灣代表"象口",而南方的狹長地帶則代表了"象鼻"。
礦產
泰國礦產資源分為三類,即燃料礦、金屬礦和非金屬礦。燃料礦有天然氣、石油、煤炭和油頁巖。金屬礦有錫、鎢、銻、鉛、錳、鐵、鋅、銅及鉬、鎳、鉻、鈾、釷等。非金屬礦有螢石、重晶石、石膏、巖鹽、雜鹽(光鹵石)、磷酸鹽、高岑土、石墨、石棉、石灰?guī)r和大理石等。
森林
森林總面積1440萬公頃,覆蓋率25%。
鳥類
在泰國的野外,共記錄有982種鳥類存在。其中3種為特有種,1種由人類引入,45種稀有或罕見。7種已在泰國絕滅的不包含在上述數字中,另有49種為全球性受威脅鳥種。下表中的屬、種依照Clements(2000)的順序;例外的位置會迦以指出;表中列出的物種來自Robson(2004),在泰國的狀況參考自Lekagul和Round(1991)。沒有指出狀況的物種為留鳥或非稀有的不完全留鳥。

區(qū)劃
泰國全國分中部、南部、東部、北部和東北部五個地區(qū),現有77個府。府下設縣、區(qū)、村。曼谷是唯一的府級直轄市。
首都
曼谷是全國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和現代與傳統相交融的大都市,依然保留著標志輝煌傳統的名勝古跡。金碧輝煌的大王宮、鏤金鑲玉的玉佛寺、莊嚴肅穆的金佛寺和四面佛等名勝古跡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觀光,使游人流連忘返。人口約800萬(2014年)。
政體
泰王國憲法規(guī)定:泰王國是以國王為國家元首的民主體制國家。
憲法
現行憲法于2007年8月24日經普密蓬國王御準生效。分為總章、國王、公民權利、自由與義務、基本國策、議會、內閣、法院、權力監(jiān)督、地方行政等15章309款。[14]但在2014年5月22日因泰國軍方宣布軍事政變后暫停。[15]現行憲法于2017年4月6日經哇集拉隆功國王批準生效,系泰國第20部憲法。[12]
議會
泰國國會
國會是最高立法機構,實行上、下兩院制。上議院議員150人,其中76人直選產生,74人遴選產生,任期六年。下議院議員500人,任期四年。
最新一屆下議院于2011年8月組成,2013年12月解散。上議院于2008年3月組成。
2014年7月成立,共有議員250人?,F任立法議會主席蓬佩,副主席素拉猜、披拉薩。
財政
截至2017年末泰外匯儲備2024億美元,全年泰銖升值約8%。
2017年財政收入2.35萬億泰銖,盈余76億泰銖。
外貿
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。中國、日本、東盟、美國、歐盟等是泰國重要貿易伙伴。
對外投資
主要對美國、東盟、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(qū)投資。
工業(yè)
泰國經濟結構隨著經濟的高速發(fā)展出現了明顯的變化。雖然農業(yè)在國民經濟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,但制造業(yè)在其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日益擴大。制造業(yè)已成為比重最大的產業(yè),且成為主要出口產業(yè)之一。
農業(yè)
泰國是世界上稻谷和天然橡膠最大出口國。農業(yè)是泰國傳統經濟產業(yè),全國可耕地面積約1.4億萊(1萊=1600平方米),占國土面積的41%。農產品是泰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。主要作物有稻米、玉米、木薯、橡膠、甘蔗、綠豆、麻、煙草、咖啡豆、棉花、棕油、椰子等。
漁業(yè)
泰國海域遼闊,泰國灣和安達曼海是得天獨厚的天然海洋漁場。
服務業(yè)
旅游業(yè)保持穩(wěn)定發(fā)展勢頭,是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。
房地產業(yè)
2006年全國土地交易835095起,交易額6179.3億銖。新批城市建筑用地1957.7萬平方米,同比下降0.3%。
電信業(yè)
2006年全國新增固定電話用戶4萬2千戶,移動電話用戶4100萬戶,同比增長分別為0.6%和28.2%。
人民生活
上世紀80至90年代,經濟持續(xù)快速增長,人民生活水平的相應提高,工人最低工資和公務員的薪金多次上調,居民教育、衛(wèi)生、社會福利狀況不斷改善。
交通運輸
交通運輸以公路和航空運輸為主。
鐵路:窄軌,總長4451公里,全國共47府通鐵路。
公路:全國里程共16萬公里。各府、縣都有公路相連,四通八達。
水運:湄公河和湄南河為泰國兩大水路運輸干線。全國共有47個港口,其中海港26個,國際港口21個。
空運:全國共有57個機場,其中國際機場8個。
教育
實行12年制義務教育。中小學教育為12年制,即小學6年、初中3年、高中3年。中等??坡殬I(yè)學校為3年制,大學一般為4年制,醫(yī)科大學為5年制。著名高等院校有:朱拉隆功大學、法政大學、農業(yè)大學、清邁大學、孔敬大學、宋卡納卡琳大學、瑪希敦大學、詩納卡琳威洛大學、易三倉大學和曼谷大學等。此外,還有蘭甘亨大學和素可泰大學等開放大學。
媒體
媒體以私營為主,按市場規(guī)則運作。泰文媒體是主流媒體,英文、華文媒體居輔助地位。主要泰文報紙有《民意報》、《泰叻報》、《經理報》、《每日新聞》等。主要華文報紙有《新中原報》、《中華日報》、《星暹日報》、《亞洲日報》、《京華中原》和《世界日報》等。主要英文報紙有《曼谷郵報》、《民族報》等。
同中國的關系
中泰是友好近鄰,兩國關系保持健康穩(wěn)定發(fā)展,雙方領導人往來頻繁,各領域交流合作廣泛、深入,人民之間有著深厚的友好感情。1975年7月1日,中泰兩國正式建交,建交后兩國各領域友好合作關系全面、順利發(fā)展。2012年4月,中泰兩國建立全面戰(zhàn)略合作伙伴關系,是東盟成員國中第一個與中國建立戰(zhàn)略性合作關系的國家。
我們精心為大家整理的《泰國國家概況》文章不知道大家滿不滿意,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留學相關的信息,請關注學校百科網藝術留學欄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