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同學對化學的課程并不是特別感興趣,所以在每次考試中都無法考取理想的分數(shù),導致整體分數(shù)的拉低有非常大的影響,很多家長為此方面特別著急,為了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,所以想復習高一化學知識點的相關內容,下面掌門學堂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。

高一化學知識點

物質的分類

常見的物質分類法是樹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。
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為溶液、膠體和濁液三種,中間大小分散質直徑大小為1nm—100nm之間,這種分散系處于介穩(wěn)狀態(tài),膠粒帶電荷是該分散系較穩(wěn)定的主要原因。
濁液用靜置觀察法先鑒別出來,溶液和膠體用丁達爾現(xiàn)象鑒別。
當光束通過膠體時,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,這是由于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形成的。
膠體粒子能通過濾紙,不能通過半透膜,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離提純出膠體,這種方法叫做滲析。
在25ml沸水中滴加5—6滴FeCl3飽和溶液,煮沸至紅褐色,即制得Fe(OH)3膠體溶液。該膠體粒子帶正電荷,在電場力作用下向陰極移動,從而該極顏色變深,另一極顏色變淺,這種現(xiàn)象叫做電泳。
離子反應
常見的電解質指酸、堿、鹽、水和金屬氧化物,它們在溶于水或熔融時都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,從而可以導電。
非電解質指電解質以外的化合物(如非金屬氧化物,氮化物、有機物等);單質和溶液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。
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(tài)下有電解質參與的反應叫離子反應。
強酸(HCl、H2SO4、HNO3)、強堿(NaOH、KOH、Ba(OH)2)和大多數(shù)鹽(NaCl、BaSO4、Na2CO3、NaHSO4)溶于水都完全電離,所以電離方程式中間用“==”。
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叫離子方程式。
在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基礎上可以把強酸、強堿、可溶性鹽寫成離子方程式,其他不能寫成離子形式。
復分解反應進行的條件是至少有沉淀、氣體和水之一生成。
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主要含。
符合事實
滿足守恒(質量守恒、電荷守恒、得失電子守恒)。
拆分正確(強酸、強堿、可溶鹽可拆)。
配比正確(量的多少比例不同)。
常見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:
發(fā)生復分解反應(沉淀、氣體、水或難電離的酸或堿生成)。
發(fā)生氧化還原反應(MnO4-、ClO-、H++NO3-、Fe3+與S2-、HS-、SO32-、Fe2+、I-)。
絡合反應(Fe3+、Fe2+與SCN-)。
注意隱含條件的限制(顏色、酸堿性等)。
氧化還原反應
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有電子的轉移,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有化合價的升降。
失去電子(偏離電子)→化合價升高→被氧化→是還原劑;升價后生成氧化產物。還原劑具有還原性。
得到電子(偏向電子)→化合價降低→被還原→是氧化劑;降價后生成還原產物,氧化劑具有氧化性。
常見氧化劑有:Cl2、O2、濃H2SO4、HNO3、KMnO4(H+)、H2O2、ClO-、FeCl3等。
常見還原劑有:Al、Zn、Fe;C、H2、CO、SO2、H2S;SO32-、S2-、I-、Fe2+等。
以上是掌門學堂小編和大家分享關于高一化學知識點的相關內容,關鍵在高一期間的話,學知識已經是非常廣泛的,所以對于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是顯而易見,但是為了平均好真題的分數(shù)對于化學的學習,學生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掌握,這樣對于整體分數(shù)才不會有任何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