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對于不少考生和家長而言,除了考場上的奮筆疾書,志愿的填報無異于“第二場高考”。于是,不少商家把準高三學生、家長的脈,推出各色“志愿填報卡”,每個售價在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,聲稱有“大數據”支撐,可以指導學生填報志愿,并與各地教育考試院、招生辦有合作。這類產品真的靠譜嗎?家長應該如何理性看待這類產品?

在淘寶搜索關鍵詞“高考志愿填報”,就會出現多家提供高考志愿填報指導的淘寶店,號稱可以通過“大數據”幫助學生填報志愿,甚至可以提前進行大學和工作的專業(yè)和職業(yè)規(guī)劃。幾名店家均表示,可以通過考生預估的分數,測出被錄取的概率。

事實上,記者調查發(fā)現,所謂的“概率算法”,并不復雜。以一款名叫“天一大聯考”的產品為例,輸入考生所在的省份和預估分數之后,系統(tǒng)就會根據某個高校的預估投檔線,給出所謂的“概率”和“建議”。如果預估分數高于投檔線,系統(tǒng)給出的概率會在70%以上,給出的建議是三個字:穩(wěn)一穩(wěn);如果預估分數略低于投檔線,系統(tǒng)給出的概率會在50%及以下,給出的建議也是三個字:沖一沖。
與此同時,多個產品均號稱自己的數據有“官方背景”,與各地教育考試院和招生辦有合作。
但記者致電山西招生考試管理中心和北京教育考試院,工作人員均表示,從未與任何社會機構和商業(yè)機構有過“合作”。
“天一大聯考”的店家向記者表示,這些數據的獲取并沒有“技術難度”,就是把各個高校公開的數據加以整合,包含院校的地區(qū)、特色、重點學科、歷年分數線、專業(yè)錄取最低分等信息。每個大學都會公布每年的招生數據,這些店家有專人搜集數據,根據需要搜集相關數據,進行匯總,再對數據重新加以利用。
“高考志愿指導卡”類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。有學生家長反映,部分產品的“大數據”庫也經常出現信息不全和信息有誤等情況,比如某政法類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僅可查詢到2015年,沒有近兩年的數據;一些專業(yè)的名稱與實際不符等。對此,某產品銷售人員介紹,高考后會有更新。
高三學生家長劉女士則認為,與其把志愿填報卡當作“報志愿神器”,不如把它看作一個協助自己的工具,不能完全依賴它去報志愿。
這類產品不僅提供“志愿填報”的基礎信息查詢服務,同時還衍生出了性格測試、職業(yè)規(guī)劃的項目,甚至還有名師一對一幫助等。這些服務都明碼標價,有的名師幫報志愿的要價甚至達到上萬元。
記者咨詢了多個商家后發(fā)現,多數“志愿填報卡”的要價為幾十元到幾百元,但由此衍生的名師一對一幫報志愿服務均價格不菲。天一大聯考店家介紹,專家是一對一進行指導。首先,店家會給考生發(fā)一張意向表,等高考成績出來,專家會給考生出報考方案。有兩種形式,一種是面對面,一種是電話溝通,電話溝通收費1999元,大概半小時左右。根據考生填的表以及采集的相關信息,給出報考方案。
而另一位經營此類生意的店家則向記者透露,臨近高考,這類一對一服務行情看漲,但花“冤枉錢”不值,很多都是浪費。在他看來,所謂的專家咨詢沒有意義,聊兩三個小時就結束,“專家有些是高考省教研員,有些是專門研究高考志愿填報的專家,大概三天,每天一兩個小時,收費一萬多元?!?/p>